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_刘荣山代表_关于推动我省建筑业创新化工业化发展的建议(第1647号)

  近年来,我省建筑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地位日益显现,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的总体要求,努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20年,全省建筑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持续推进行业增产增效,全省建筑业持续恢复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福建省建筑业共完成产值计14117.80亿元,同比增长7.24%。2020年我省建筑业增加值达4654.1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0.60%,解决400多万人口就业。成绩有目共瞩。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企业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我省建筑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缺少建筑航母,与央企相比,在人才队伍、体制机制、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二是转型升级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当前建筑业增长方式仍比较粗放,技术创新能力低,核心竞争力还不强,产业现代化程度还不高。不少企业主要是规模扩张式增长,导致整个行业效益低下。三是专业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我省建筑业房建占比仍然偏大,但在设备安装、市政路桥等专业施工领域所占份额偏小。四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我省建筑业整体人才素质还不高,现有专业技术人才还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尤其缺乏高层次人才。

  1、转变发展理念,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积极引导建筑企业把转变发展理念作为突破口,认清发展形势,开阔发展视野,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

  2、调优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注重向基础设施领域延伸。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积极向市政、水利、轨道交通、港口航道等专业领域扩展,拓宽资质领域,弥补经营短板。紧跟厦漳泉区域一体化、福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发展热点,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专业领域抢抓市场份额。鼓励企业向与建筑业关联度较高的勘察设计、建材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延伸,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拓展。

  3、加大培育高资质企业扶持力度,制订建筑企业资质升级培育计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资质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指导服务建筑企业晋升资质,扩大业务范围。

  4、注重人才培育,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力。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通过举办研修班、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建筑企业领军人才培养,加快培育建筑业人才队伍。加强建筑工人培训,组织专家深入一线市场开展现场教育,完善操作工人技能培训体系,依托我省众多的建筑相关院校,采取合作办学、定向培训、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实现建筑业劳务工人向产业工人的转型,建立起以技师和高级工为骨干、中级工为主体、各工种配套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5、推进产业现代化,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围绕装配式生产基地建设及BIM技术推广应用,有序推进我区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加大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智慧建筑、全装修成品住房等技术创新力度,满足国家社会发展新需求。

  6、将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指标作为土地供应、立项审批环节的前置条件。不断扩大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在商品房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加大保障性住房、公共建筑等政府投资项目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建筑业发展方式创新,推进行业企业从施工总承包走向工程总承包、从单纯施工向“投融建管营”一体化发展转型,在创新中打造“福之建”品牌。

  7、引导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建筑建材企业申报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乃至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力量和科研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掌握建筑产业现代化核心技术的设计、建筑、市政、装饰及钢结构等企业的产业化基地建设。引导中小企业走精细化、专业化、协作化发展之路,为建筑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8、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拓展力。鼓励大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加快我省建筑产业发展联盟建设,增强融资和抗风险能力。引导龙头企业由单纯的施工总承包转向PPP、工程总承包等模式,指导中小型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加强与国内优势企业、国际知名承包商合作,嫁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借船出海等方式,努力承接在亚非拉 等国际市场的工程项目,逐步增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

  《关于推动我省建筑业创新化工业化发展的建议》(第1647号)由我单位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采取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装配式建筑、引导企业“走出去”等措施,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2021年我省建筑业完成产值1.58万亿元,排名全国第7位;建筑业增加值5141亿元,占全省GDP10.5%;引导企业拓展省外市场,在省外完成产值7476亿元,外向度47.3%,位居全国前列。2015年以来,我省持续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累计开工装配式建筑6840万平方米,建成装配式建筑工厂73个。近年来采取措施有:

  (一)加大建筑业改革力度。制定实施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制定实施建筑业龙头实施方案,重点培育建筑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省外优势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城市轨道交通、机场设施、大型市政桥梁、大型综合管廊、大型隧道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投标。开展建筑业招商,吸引有实力的大型央企和地方国企来闽设立区域总部或子公司,提升我省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推动发展装配式建筑。2017年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2021年联合八部门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未来五年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任务。协调推动地方政府和自然资源部门在土地招拍挂环节落实装配式建造要求,福州、泉州、厦门等地已在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装配式建筑要求。出台装配式建筑招投标等政策文件27项,发布标准、图集33项,工法34项,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支撑。

  (三)强化行业人才培养。开展行业技能人才评价,省人社厅2018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的通知》,公布三批206项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2019年底启动职业技能登记认定试点工作,共182家企业、院校及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成立职业技能认定机构,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服务。推动职业培训政策落实,组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推动职业技能提升资金重点支持企业职工培训、重点群体培训,支持设区市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四)推动企业协同创新发展。鼓励设计、建造和施工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建设技术研发中心,产学研融合,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提升企业技术力量和科研创新能力。2021年新认定建筑施工类省企业技术中心12家,累计达126家。引导传统建材企业参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产业化基地,向社会公布符合条件的装配式生产基地名录。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建材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以南安为主体的闽南石材产业集群,以福州、晋江、漳州为主体的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以龙岩、三明为主体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

  (五)鼓励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拓展省外市场,住建主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省住建厅于今年又将企业回乡纳税信息纳入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激励企业拓展省外积极性。支持企业把握共建“一带一路”机遇,2018年起将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制改为备案制,便于省内建筑业企业“走出去”。2021年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4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完成营业额17.4亿美元。制定出台对外投资合作专项资金政策,充分用好中央和省级资金,对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进行资金支持。2021年在工程业绩奖励、贷款贴息、物资运出运保费、项目保险和人员保险等方面对9家对外承包工程进行资金支持1496.3万元。

  您提出的推动我省建筑业创新化工业化发展的建议,对当前我厅正在积极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具有非常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我厅将会同相关厅局在下一步工作和政策制定过程中予以积极吸收。

  (一)积极培育高等级资质企业。支持企业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申请我省短板的资质类别,促进企业做强做大。结合资质改革积极开展业务指导,引导企业晋升高等级资质,扩大业务内容,提高竞争力。开展企业资质审批与管理专题调研,听取企业和基层部门的意见建议,引导企业结合社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二)支持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技能提升。支持具备条件的建筑企业成立执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机构,将符合条件的建筑行业岗位技能纳入专项执业能力考核范围。加大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开设建筑行业相关培训课程,鼓励建筑农民工参加培训,按规定提供培训补贴。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与院校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落实相关补贴政策。多平台多渠道宣传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便于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

  (三)持续推动新型建造方式。积极协调省级财政资金对实施智慧工地项目予以奖补,推进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协同发展。落实《福建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以编制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为抓手,明确各地装配式建筑发展内容。落实属地责任,督促地方政府安排装配式建筑项目,推动自然资源部门在土地出让条件中落实装配式建造要求。对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办公综合楼等项目,协调发改部门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环节明确实施装配式建筑。组织修订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将竖向构件装配化、BIM应用、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纳入加分项。引进省外具有成本优势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成熟技术体系,通过应用数字化协同设计、智能建造等技术,提升装配式建筑整体水平。

  (四)推动建材产业优化升级。推进石材企业集中入园和整合提升,推动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产品加工精细化程度和质量。推进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智能化、集成化生产,加快推广全流程数控化、机器辅助设计、产品数据管理等。引导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实施技术改造,推动转型升级。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企业技术中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建材生产企业与设计、建造等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提升产业链水平。支持建材企业研发生产PC部品部件,参与编制相关规范、标准。以推行装配式装修为契机,鼓励国有投资保障房项目,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采用内外墙板类产品。

  (五)持续推动企业拓展境外市场。深入开展调研,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建筑工程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调研,掌握我省建筑工程企业“走出去”意向,定期跟踪指导意向企业。加强培训服务,帮助企业熟悉对外工程管理规定、国际工程市场准则、专业人才培养储备、境外项目安全风险等业务知识。搭建交流平台,帮助我省企业与央企、龙头企业对接,通过合作分包等形式“搭船出海”,积累境外业务经验。研究推动建立建筑业产业联盟,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联合走出去。积极推广应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

  抄送: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1份)、省人大常委会环境与城乡建设工作委员会(1份)。

如果你对上面产品感兴趣,可以拨打我们全国服务热线:15550735656。专业生产厂家,质量好,价格低,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地址: » 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_刘荣山代表_关于推动我省建筑业创新化工业化发展的建议(第1647号)

赞 (2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